rss
email
twitter
facebook

2006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了解原因 對症下藥

【吳佑佑/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摘錄自聯合報】

青少年懼學或拒學經常只是問題表象,必須找出背後原因,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。

讀者描述外孫女表達在學校裡有同學故意撞她,老師來家裡溝通,表明對方並不是故意的。

學生自訴在學校裡被欺負的情形,必須要分兩個層面來看,首先是在學校裡有被欺負的事實,尤其有些內向的孩子,的確可能成為被欺負或是同伴們出氣的對象,過去也傳出學校裡有同學間的金錢勒索事件。此時家長應該向學校反映,如果查明屬實,師長應提供協助,和父母共同幫助孩子度過。
另一種可能是孩子本身有發展障礙,剛從國小升上來,國中生活需要調適,青春期也是身心、精神疾病發病高峰期,有時同學並沒有特別的舉動,但孩子卻覺得同學對他都不友善,找麻煩或嫌棄他。如果確認孩子有調適或精神上的障礙,此時應該求助精神醫療,及早接受治療。

除了說被同學欺負,孩子拒學或懼學的反應還有身體不適,老是說頭痛、肚子痛等等,父母師長應了解孩子不願上學的真正原因,才能找出對症的方法,解決問題。

(記者魏忻忻整理)

0 意見: